堆垛機立體倉庫應用案例:某鋼鐵集團智能原料及備件庫
項目背景
某大型鋼鐵集團為應對原料存儲分散、出入庫效率低、人工成本高等問題,引入堆垛機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,重點存儲鐵礦石、焦炭、耐火磚等大宗原料及設備備件,實現原料集約化管理與產線精準配送,支撐鋼廠高效生產和低碳轉型。
立體倉庫核心數據
1. 倉庫結構與存儲能力
倉庫尺寸:高22米,占地面積3200㎡,共18層貨架,總庫容達12,000個貨位,可存儲原料及備件約15萬噸(鐵礦石單托載重1.5噸,耐火磚單托1噸)。
貨架設計:采用雙伸位堆垛機貨架系統,貨位尺寸1400×1200×1600mm,適配鋼廠重型托盤。
空間利用率:相較傳統地堆倉庫,空間利用率提升6倍,節省用地面積70%。
2. 設備配置
雙立柱堆垛機:配置10臺,單機載重3噸,水平運行速度120m/min,垂直升降速度40m/min,貨叉伸縮速度30m/min,定位精度±5mm,支持24小時連續作業。
輸送系統:環形穿梭車8臺,實現原料從產線到倉庫的全自動輸送,峰值入庫效率300噸/小時。
智能裝卸設備:集成視覺定位機械臂4臺,支持不規則形狀備件的抓取;配備自動稱重系統,實時監控原料庫存重量。
3. 軟件系統
智能調度:采用WMS(倉儲管理系統)與WCS(設備控制系統)集成,通過AI算法動態分配貨位,優先就近存儲高頻使用原料(如焦炭),出入庫響應時間縮短至30秒/托。
數字孿生監控:通過對物理倉庫進行數字化建模,實時反映倉庫的實際狀態,并利用數據分析和模擬仿真等功能,實現對倉庫的高效管理和優化。
RFID與條碼雙模識:每托原料綁定RFID標簽,實現從入場、質檢到入庫的全流程追溯,數據準確率≥99.99%。
應用成效
1. 效率提升
出入庫效率:峰值處理能力達200托/小時,較傳統倉庫提升400%,原料配送與高爐投料實現無縫銜接。
人工成本:減少倉儲作業人員80%,年節約人力成本約800萬元。
2. 柔性擴展能力
支持貨架高度擴展至40米,并通過增加堆垛機數量提升吞吐量,未來可擴容至30,000個貨位。
技術亮點
重型承載設計:堆垛機采用雙立柱結構,抗彎剛度提升50%,適配鋼廠3噸級重型原料托盤。
安全冗余機制:堆垛機配備斷繩保護、超載檢測、緊急制動三重安全裝置,確保高負載下穩定運行。
產線協同:與鋼廠MES系統直連,根據高爐實時需求自動觸發原料出庫,庫存周轉率提升2倍。
行業意義
該案例為鋼鐵行業首個超高層堆垛機立體倉庫項目,攻克了重型原料自動化存儲的技術瓶頸,成為鋼廠“智慧物流”的標桿。通過集約化存儲與智能化調度,鋼廠原料庫存周期從7天壓縮至3天,年減少資金占用超2億元。未來可通過AI預測模型進一步優化庫存策略,推動鋼廠全流程數字化升級。